本报上海3月2日电 (记者曹玲娟)3月2日,“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在上海正式启动。按照计划,“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与迁移任务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这是时隔十几年后,我国再次对水下古代沉船开展整体打捞,此前,宋代古船“南海一号”于2007年12月整体打捞出水,备受关注。
据了解,“长江口二号”古船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规模*大的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也是世界*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同步实施的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它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部署,上海市文物局2011年起启动了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收集到长江口水域150余条水下文物线索。2015年,上海市文物局组织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开展重点水下考古调查时,通过声呐扫测等技术发现了一艘保存较为完整的铁质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一号”。随后又在该沉船北部发现另一艘体量较大、保存完整的木质古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
“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木质帆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古船残长约38.5米、残宽约7.8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通过选取其中4个舱室进行了小范围的清理,均发现舱内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已出水完整或可修复的文物种类多、数量大。
上海市文物局在充分听取*意见,报请有关方面同意后,决定对“长江口二号”古船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组织科研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决定采用创新技术方案——“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目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已决定选址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充分利用两个老船坞和保留的历史建筑来筹建“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